《海绵阅读法》--科学系统的读书方法论

2/18/2024 个人成长

《海绵阅读法》是读书博主李小墨2023年的新作,提出了自己的万能笔记模板与三重读书笔记的理念。并介绍了如何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,以及不同类型书籍(实用类,人文社科,小说,历史)的阅读方法,阅读速度的掌控等关键话题。读完之后,让自己重新审视了之前的阅读方式,受益颇多。

# 1.通过读书笔记更加高效的吸收一本书的精华

博主对读书笔记非常推崇,把读书笔记当成一个反刍的过程,帮助自己当下更好的理解作者,有助于后续更好的巩固记忆。并系统性的提供了一套三重读书笔记方法论。

# (1) 第一重笔记:九要素万能读书笔记模板

第一重笔记主要是用来第一遍阅读时记录,按照9个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即可,用作后续的复习整理,以及记录个人感受与心得。

# a.阅读动机

阅读任何一本书之前,一定要扣问自己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。是当下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需要解决,还是慕名而来(为什么这本书如此有名)。如果当前自己的阅读动机不够明确,可以大胆的放弃阅读这本书。

通过阅读动机,可以让自己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。同样的,符合《认知觉醒》一书中提到的,在拉升区进行阅读的理念。同时带着问题阅读可以更加有针对性,读完之后审视自己的疑问是否得到了解答。

# b.核心观点

任何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若干条核心观点,全书也是围绕这个核心观点来展开。如果是小说类型,可以再增加关键情节与主要人物。只要把握好了核心观点,就能提纲挈领的掌握一本书的主干,其他的都是补充说明。在阅读完成之后,一定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转述清楚“核心观点”是什么,才能倒逼自己更加深度思考。

# c.故事案例

人们更加容易记住案例而不是道理,并且很多故事案例都有很好的隐喻作用。阅读书籍,寻找触动自己的故事案例,好比丰富自己的工具箱,后续有需求的时候才能随时拿来为我所用。

# d.金句收集

书中表达到位,让自己惊叹的句子。思想深刻,让人特别启发的句子。带来情感冲击,引起共鸣的句子。

# e.情绪感受

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产生的喜怒哀乐,记录下情绪。

这里其实与《认知觉醒》一书中提到的记录每日反思异曲同工。通过感受的记录,能够扩宽自己的生命体验。

# f.联想发散

通过联想发散,可以让自己更容易理解书中提到的新的概念。通过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“缝合”,帮助自己更好的消化吸收。

# g.任何疑问

读书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要记录下来,带着问题不断的去阅读思考,反问自己疑问是否得到了解答。包括阅读动机中的问题,以及读书到某个环节部分的疑问,一定要记录下来,并不断的带着问题阅读解决。(这一点笔者觉得非常重要,也是很多人都比较欠缺或者说忽视的部分。通常大家可能觉得遇到了问题就先跳过,后续再解决,但是最常见的场景可能是没有后续了)。

# h.洞见时刻

读书过程中让自己醍醐灌顶,恍然大悟,茅塞顿开的时刻。这是比较难的一个境界,但是非常重要。

# i.行动指南

知行合一的关键,知道并不等于做到。通过读书记录下后续哪些可以指导自己的行为,通过不断践行,形成改变量,才是读书最重要的目的。

# (2) 第二重笔记:思维导图

建立在第二遍阅读的基础上,通过整理分析九要素,来整理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。后续复习的时候,即可快速抓住全书的脉络与核心。

# (3) 第三重笔记:读书文章

这一点对很多读者都比较难,但是也非常重要。读书重在思考,如果只读不思,很容易走马观花。而为每本书单独写读书文章,就是倒逼自己深度思考的过程。同时基于自己的语言重新加工整理书中的观点,会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内容。

在《认知觉醒》中,提到的知识转化率的问题。听讲/阅读,都是最转化率比较低的学习方式,更加高效的依次是写文章/给别人讲清楚,才是最高层级的理解。

作者在书中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,九要素比较相当于是从市场买回菜,思维导图相当于是把菜给清洗,切碎。最后的读书文章,才是烹饪的过程。

# 2.四种类型书籍的阅读方式

# (1)实用类

实用类书籍就是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书籍,它告诉我们在某个行为领域,为了达成某个目的,该怎么做才能更好。

实用类书籍的底层逻辑:找到书的核心观点,阅读论点如何佐证核心观点(这部分可以跳读),通过实际付诸行动来践行。

# (2)人文社科类

首先,哲学和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心理学等社科类经典书籍,是人类思想的精华。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?我们为什么像现在这样思考?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,可以说统统是由那些重要的思想塑造的。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、教育、商业、社会服务和公共行政,统统都是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。我们要想理解世界并看透本质,得回到思想本源上去阅读,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可靠和清晰的认知框架。其次,读哲学和社科类经典书籍是在围观优秀的思考者的思考过程。

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底层逻辑:找到最通俗易懂的书入门->阅读史论类的书纵览全局->找到关键作者的核心作品精度。

# (3)小说类

一本论述说理型的书要想持续地影响我们,一定是因为给了我们一套可以和真实生活互相对照的系统因果关系,或者把新东西掺进我们原有的系统因果关系里,帮我们构建和优化出一套更清晰、更复杂的系统因果关系。一本虚构想象的书要想持续地影响我们,一定是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和真实生活互相对照的隐喻和象征。 小说最重要的作用,是通过自己的故事隐喻,让我们去体会千百种人生。

小说类的阅读方式:作者生平与思想,主要人物,关键情节。

小说类的读书笔记,最重要的任务是:思考小说里描述的人物,以及他们的境遇和选择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发,即对照自己的生活,解码生活隐喻,获得自己要如何度过一生,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参考答案。

好的小说值得多次重读,可以建立一个书单,经典的书籍隔几年再阅读一次。因为受限于自己的阅历,不同的书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触是不同的。

# (4)历史类

阅读历史类书籍的作用:第一,认识过去,才能理解现在,理解趋势,理解未来。通过读历史类书籍,我们才知道世界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现在这样的,才知道未来可能是什么样。读历史的人,胸中更有丘壑,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当下思考问题,而是从更大的时间维度去思考,获得一个更开阔的视角。第二,从前人的言行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。有一套历史科普书叫《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》,非常畅销。作者陈卫平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:“我从三岁的时候就瞧不起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人,读历史的孩子才会有家国情怀。”通过读历史类书籍,我们看事情更通透,可以从历史中获得许多人格模板来学习,不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。

Last Updated: 2/18/2024, 11:22:38 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