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刻意练习》--人人都可以成长为大师
《刻意练习》是个人成长领域久负盛名的一部作品,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只要方法正确,并且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,很多领域普通人也能够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# 第1章.有目的的练习
受“一万小时定律”的影响,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深信不疑,在任何领域只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就能够成为专家。开篇作者就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批判。
首先,成为专家的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不同领域之间差别极大。
其次,并非傻傻的去坚持练习,就能够让你达成最终的目标。一定要避免“天真的练习”,以为只要坚持反复去做一个事情,并且指望那种反复,就可以持续让自己提高表现和水平。在很多领域,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“可接受”的水平,那么再多“练习”几年,也不会有什么进步。以医生为例,通过作者的调研,很多工作30多年的医生,在一些专业技能方面的表现,甚至不如刚毕业几年的年轻医生。
所以个人能力的持续成长,一定是建立在“有目的练习”--刻意练习的基础上的。刻意练习的四大要素:
1.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。这是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问题,比如今天健身,设定一个锻炼一小时的目标,就非常不明确。明确的目标应该是:腿部练习4个动作,每个动作几组,每组的重量和次数控制在多少,动作的完成度要做到标准。明确的目标带来的最大改进,就是具体化,更容易让自己专注。同时能够不断的看到自己的改进方向(比如今天的组数做完感觉很轻松,说明可以加大重量或提高组数)。
2.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。要想取得进步,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。
3.包含反馈。这也是之前容易忽略的点。及时的反馈可以快速的检验自己练习的成果,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改进,距离目标还有多远。
4.走出舒适区。只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提高,并且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让自己感到挫败。凡是达到“我闭着眼睛就能....”的境界就废了,因为你持续的在舒适区兜圈子,根本没有成长。
# 第2章.大脑的适应能力
书中重点调研了伦敦出租车司机这个群体,因为伦敦市的路况复杂度堪称全世界之最。有丰富经验的伦敦出租车司机,其大脑的海马体位置明显比普通人大,并且一旦退休之后,这块儿的区域就缩小的与普通人相差无几。
作者指出人的身体有无限的适应能力,不管是大脑还是肢体,都能够伴随外界给他提供的刺激不断的发育,以使整体保持一个平衡。这也是在拉伸区练习的底层逻辑,让自己的身体能够起到轻微的变化,以适应更困难的事情。
# 第3章.心理表征
重要
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、某个观点、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,或具体或抽象。
大师与新手之间最大的区别,就在与在专业领域建立的心理表征的质量差异。就比如看球赛,不同人看到的球员各种行为可能是完全不规律的,大师则能清楚的看出球员下一步之后的具体动向。以钢琴为例,新手看到的一个乐谱只是一个个独立的音符,高手则能看到的成曲最终的感情色彩如何,弹出来最理想的音乐性是什么感觉。
随着心理表征的建立,练习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,因为你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练习问题出在哪里,改进点在哪里,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。
# 第4章.刻意练习的黄金标准
刻意练习最适合的领域,满足两个特征:一是衡量表现,总是存在客观的方面。二是行业领域形成了足够的规模,相关技能已经到了很多年的培养。
刻意练习的黄金原则,一是有目的的练习。二是找到领域的杰出人物,推测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杰出,再提出训练方法,使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表现卓越。越是能够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,模仿所在行业或领域中最杰出的人物,那你的练习也可能越是有效。
1万小时法则最正确的地方,是提出了任何领域都需要持续的长时间练习,而不能速成,不要相信天才。
# 第5章.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
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可以严格遵循刻意练习的准则来,但是依然有很多刻意练习的思想可以用来借鉴。
在工作中,一定要摒弃两种思维,1是我没有做成某种事情的基因,2是只要我付出的时间足够多就一定能成功。
本章的第一个例子,越战中美军训练王牌飞行员的方案。之前的飞行员训练全靠实战,成本非常高。可能部分飞行员还没有成长为有经验的人员就已经阵亡了。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行业,犯错误的代价惊人。因此培养出一个大师的成本异常高昂。美军想出的一个办法,就是在空中演练来模拟实战(但并不是用实弹),每天训练完成后复盘自己在空中的决策是否合理,第二天继续再改进,最终大幅提高了美军飞行员的实战能力,到了海湾战争中,战损比达到了35比1,可以说是碾压性的优势。
第二个案例,是放射科医生水平的提高。由于放射科的医生拿到结果之后,给出判定,然后就转到其他的科室医生了,自己的结果如何往往并没有实际的反馈,因此技能就不容易得到提升。后来医院建立了一个海量的图库,以及相应的诊断结果,来训练放射科医生,并根据他们的判定和数据库中留存的信息来比对,做到及时反馈,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水平。
在医院的其他科室中,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,这是因为外科手术本身能快速让医生得到反馈,自己在手术过程中哪里做出了,几乎能实时的得到检验。
对应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,也需要参考这种模式,思考用怎样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技能。
# 第6章.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
在生活中,刻意练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找到好的导师。一开始的时候,其实只需要有个在该领域比较熟悉的人来做导师就好了。但是随着自己技能的增长,能从当前导师那里学到的就越来越有限,这时候就要果断的换一个更加卓越的导师。另外识别导师是否优秀,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就是咨询当前他正在带的学生,这样的反馈最有效。
如果实在找不到线下的导师,也可以自我发掘刻意练习的方式。书中有三个例子让人非常印象深刻,第一个马戏团的领队,为了提高自己吸引观众的技能,特意选在地铁站的高峰期,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肢体语言来吸引路人并计时的方式,来思考什么样的办法更能让观众感兴趣。第二个是一个学习英语的案例,学员在商场中拉多个路人,反复问同一个问题,不断的加深反馈。第三个是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例子,为了对标最优秀的作品,富兰克林采用的方式就是过一段时间复写原文,然后对比,思考自己与原文的不同之处,再迭代改进。
生活中的刻意练习,同样要把握3F原则:专注(focus)、反馈(feedback)以及纠正(fix it)。将技能肢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,有针对性的练习,不断改进日趋完善。
另外保持动机也非常重要,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,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。前者通过有效的反馈就能不断的形成正向回路,比如通过大量的输出让人得到了认可鼓励,就会促使自己更加有动力去精进技能,学乐器的孩子多去参加演出等等。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:可以每天固定的给自己一块儿时间,比如设定目标早起的一个小时就是锻炼,这样可以弱化不去练习的借口。另外要学会适当的休息,保持足够的精力,才能让自己的练习更加高效。
# 其他.关于刻意练习在编程领域的落地使用
# (1) 多看开源项目,并实现mini版本
相对于其他行业,编程领域很多顶尖的项目都是开源的,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大师的作品。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,找到当前自己稍微能够的着努努力可以大致理清楚看懂的项目,尝试实现一个mini版本,再与原作品对比,思考自己的实现和大师的实现,差别在哪儿,比如接口的设计,函数的实现等等,通过反复的改进,不断的靠近最完善的实现。
# (2) control cv之前,想想这里真的懂了吗
control cv是程序员的基本技能,虽然有很多成熟的项目代码可以很快的拿来就用,但是一定要多问问自己,我真的懂这里实现的方式了,如果不是,那么就停下来,看看别人是怎么实现的,自己再尝试实现一遍。真正可以control cv的场景是那些自己非常滚瓜烂熟的代码才可以通过cv来提效。
工作中也要多思考,自己实现这个需求,还有其他的新技术可以用吗,如果还是一成不变的用以前的方案,那其实对自己不会有什么改进。
# (3) 学习新知识注重反馈
以学习数据库SQL为例,看完了理论之后,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在线的平台如leetcode等,寻找练习题目来巩固。学习了一个新的编程语言,可以参考课后的练习来检验巩固自己掌握的情况。